天津通--天津生活資訊門戶-關注天津 要嘛有嘛----北方網
名稱: 分類: 區域:
商家17632個/打折商家876個
   商家分類   打折商戶     會員專區    資訊    美食    花嫁    休閑     專題    論壇
   會員卡    新手上路
  您當前的位置 :北方網 > 天津通 > 專題 > 2008春節 正文

年俗:春聯、窗花和『福』字


http://tjtong.enorth.com.cn  2008-01-09 17:06
 

  春聯也叫『門對』、『春貼』、『對聯』、『對於』,它以工整、對偶、簡潔、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,抒發美好願望,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。每逢春節,無論城市還是農村,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,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。

  春節貼春聯的民俗起於宋並在明代開始盛行。據史書記載,明太祖朱元漳酷愛對聯,不僅自己揮毫書寫,還常常鼓勵臣下書寫。有一年除夕,他傳旨:『公卿士家,門上須加春聯一副。』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,看見交相輝映的春聯感到十分高興。當他行至一戶人家,見門上沒有春聯,便問何故。原來主人是個殺豬的,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。朱元漳當即揮筆寫下了『雙手劈開生死路,一刀割斷是非根』的春聯送給了這戶人家。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對春聯的大力提倡,也正是因為他的大力提倡,推動了春聯的普遍盛行。

  到了清代,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,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《檻聯叢話》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。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。春聯的種類比較多,依其使用場所,可分為門心、框對、橫披、春條、斗方等。『門心』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;『框對』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;『橫披』貼於門媚的橫木上;『春條』根據不同的內容,貼於相應的地方;『斗斤』也叫『門葉』,為正方菱形,多貼在家俱、影壁中。

  同時,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、牆壁上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『福』字。春節貼『福』字,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。據《夢梁錄》記載:『歲旦在邇,席鋪百貨,畫門神桃符,迎春牌兒……』;『士庶家不論大小,俱灑掃門閭,去塵穢,淨庭戶,換門神,掛鍾旭,釘桃符,貼春牌,祭把祖宗』。文中的『貼春牌』即是寫在紅紙上的『福』字。

  『福』字現在的解釋是『幸福』,而在過去則指『福氣』、『福運』。春節貼『福』字,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,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。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,乾脆將『福』字倒過來貼,表示『幸福已倒』『福氣已到』。『福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。明太祖朱璋當年用『福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。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,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『福』字。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,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『福』字。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,竟把『福』字貼倒了。第二天,皇帝派人上街查看,發現家家都貼了『福』字,還有一家把『福』字貼倒了。皇帝聽了稟報大怒,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。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,忙對朱元漳說:『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,故意把福字貼倒了,這不是『福到』的意思嗎?』皇帝一聽有道理,便下令放人,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。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,一求吉利,二為紀念馬皇後。

  民間還有將『福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,圖案有壽星、壽桃、鯉魚跳龍門、五谷豐登、龍鳳呈祥等。過去民間有『臘月二十四,家家寫大字』的說法,『福』字以前多為手寫,現在市場、商店中均中出售。

  許多地區的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。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,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,集裝飾性、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。

 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,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,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,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『窗花』。

  窗花的內容豐富、題材廣泛。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,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,如耕種、紡織、打魚、牧羊、喂豬、養雞等。除此,窗花還有神話傳說、戲曲故事等題材。另外,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。

 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、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,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、喜氣洋洋。

編輯 劉靜 稿源
[進入天津通論壇]
請您文明上網、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,在註冊後發表評論。
天津民生資訊
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
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
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
[聯系我們] 熱線電話:23601772 加盟打折商家:23601772 在線客服QQ:1121728882 信箱:tjtong@staff.enorth.cn
copyright (C) 2000-2013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